独立放映 | 冯艳的《秉爱》
时间/
3月16日 周六
2:00 PM — 3:57 PM《秉爱》
地点/
原回声放映厅
大连市高新园区高能街26号一拍即合影视公司
放映费用/
50元 现场交付
导演/
冯艳,天津人。80年代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学院日本文学专业。1988年赴日学习环境经济学,之后一直在那里生活到2002年。1993年,她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在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与纪录片相遇,并由此认识到小川绅介的著作和电影。之后,她将《收割电影:追求纪录片中至高无上的幸福》一书翻译成中文由台湾远流出版社出版,同一时期也开始了她的纪录片实践。1994年,冯艳第一次进入到三峡库区考察和拍摄,1997年,她完成了以此为题的第一部长片《长江之梦》,这部作品入选亚洲新浪潮单元,令她以作者身份来到山形;2002年,冯艳再次回到长江边上她拍摄过的村庄,那些人物和生活的变化深深触动了她,五年之后,冯艳将其中一个女人的故事剪辑成一部单片——《秉爱》,她因此再次回到山形,并拿回了亚洲新浪潮单元的小川绅介奖。这部影片还在2008年西班牙的Punto De Vista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获得大奖。目前,她在为她下一步的计划做准备——《长江边的女人们》将以十八年的跨度编织四个女人的故事,在三峡移民的大背景中,展示那些普通人生的变故,以及包含其中的理想和现实困境。
《秉爱》
DV,彩色,117分钟,2007,湖北方言,中英文字幕
导演:冯艳摄影:冯艳,冯文泽
剪辑:冯艳、马修·哈斯勒
音响设计:菊池信之
作品简介:
张秉爱是一个住在三峡库区的普通的农妇。20多年前,由父母做主从高山上嫁到了生活相对富裕的江边。丈夫有病,张秉爱不得不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生活重担。日子虽苦,但张秉爱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因为儿子是村里唯一考上了县重点高中的孩子。
张家是村里的钉子户。虽然第一期移民的时候,她家被允许就地后靠,但6年过去,村里一直没有分给她建房的土地。现在,大坝就要截流,第二期移民也已搬迁完毕,一片废墟中,只有张家的小屋,还孤零零地执拗地矗立着。干部们一遍又一遍地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动员她外迁。在和干部交锋的空隙,在繁忙的农活之余,张秉爱不动声色地,蓄谋已久般地讲述那充满痛苦的过去……
有关评论:
经过15年的建设,到明年,2009年,三峡大坝即将完工。这个号称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背后有无数个数字,其中包括多少个县市区被淹没,多少人要迁移。秉爱是否是官方公布的那113万移民当中的一个?她是这样被要求的,但她始终也没有离开。以她的名字为题的这部纪录片让我们看到当年她进行过怎样的抗争,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孤独的,完全无助的;而其中全部的理由,都只是她不愿离开土地。她不肯离开不过是基于非常现实的原因,但当她在田间地头,无意间陈述起对于土地的感情,说“土能生万物”的时候,我们还是忍不住,被其中的朴素和豁达深深打动。但这部作品并不完全是关于抗争的,作者甚至无意于此,无论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剪辑的时候;她只是凭借一种本能,待在现场,在需要的时候坚定地与被逼迫的人站在一起——《秉爱》实质上延续或继承了日本20世纪六七十年代纪录片的传统,然后在当代中国的现实和土地上生长出来。冯艳待在那里,更多是被她的人物所吸引,在劳作以及同干部争吵的间隙,她在影片中再现了人物逐渐把自己向摄像机打开的过程,秉爱对自己人生经验的讲述——那实际是一种面对面的交谈,给予了这个作品人性的色彩和厚度。那里有一种个人命运在反对国家意志,或某种权力意志的胁迫和改变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强悍的道德力量。从另一个角度,它又有一种美,因为它呈现了一个想要有尊严地活着的人。
作者阐述:
张秉爱是我所遇到的被拍摄者中最慢热型的一位。她开始给我讲述个人的故事,是在我们相识了8年之后。当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的时候,记忆如决堤的江水汹涌而出。我被这洪流夹裹着,身不由己。在这些似曾相识的故事面前,我感到一丝触摸到对方灵魂的颤栗。
当秉爱在繁忙的农活之余,在和干部交涉的空隙,不停地对着摄影机倾诉的时候,我深深体会到,她的所有决定,所有行为,都是以她个人的人生经验为依据的。在《秉爱》定稿的时候,我发现:这些讲述和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的穿插,和我的拍摄顺序完全吻合。这也许只是一个巧合,但却使我感叹生活的丰富,它超出了我的想象,使我去“结构”影片的努力显得多余。
《秉爱》所获奖项(部分)
2007 第四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
优秀纪录奖Excellent Documentary Award
评语:劳动妇女完整而生动的肖像,对土地、爱情等问题反映深刻,触及灵魂。作者强烈认同的这个人物透露着中国传统美德的局限和伟大。
2007 CIFF十佳纪录片
2007 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小川绅介奖、社团电影奖 the Ogawashinsuke Prize & Community Cinema Awards
This is a film that gently portrays Bingai, a friend of the director and the subject of the film. It reminded us of a fundamental power of documentary filmmaking, the power to heal. We believe that this film is an example that follows the best advice offered to young filmmakers by the director Ogawa Shinsuke, the name behind this award.
2008 西班牙“观点”电影节大奖
the Grand Prize on Punto de Vista 2008 (Spain),
2008香港国际电影节
优秀记录片人道奖Humanitarian Award for Outstanding Documentary
评语:一个政治故事,也是爱情故事,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及人道色彩。女主角拥有尊贵的顽强斗志、不屈的生命力。导演对主题专注,拍出的作品感染力强大,细节炮制得迷人,既含蓄又丰富。
Jury’s Comment: This is a political story and a love story, a powerfully feminist and humanist story of a woman who embodies redoubtable resistance and an indomitable life force. The filmmaker’s dedication to her subject has resulted in a work of great power, fascinating detail, and rich subtlety.
2008比利时Filmer A Tour Prix电影节大奖
le Grand Prix de la Compétition Internationale
2008南特电影节银气球奖
Montgolfière d’argent of the 30th Festival des 3 continents
2008第4届Reel China 当代中国纪录片双年展大奖
Grand Award of the 4th Reel China Documentary Biennial
大连独立放映小组
往期活动